一秒记住【笔趣阁小说网】biquge678.com,更新快,无弹窗!
第446章伺机而动(万字大章)
「耙——」
正月下旬,本该回暖时节,此刻却无比寒冷。
关中大地,无数农民在地头翻地,等待回暖后育苗播种。
汉军收税较高,但比起此前唐廷治下,却宽容了不少。
粮食够吃,也无官吏兵卒骚扰,日子相较关东,可谓太平。
除此之外,汉军从不徵发徭役,而免去徭役的这种做法,直接让百姓省去了许多麻烦事。
唐朝的徭役主要分为两类,一种是每年二十天天的正役,从事修路丶筑城丶运输等公共工程。
一种是地方官府临时徵发的劳役,如修缮官署丶治河等,时间灵活但易被滥用。
尽管制度设计合理,但在实际执行中,仍存在诸多问题。
比如正役虽然名义只有二十天,但往返路程并不算入其中,故此百姓服正役的时间,短则一个月,长则两三个月。
不仅如此,由于正役由衙门官吏通知,故此必要的打点是不可避免的。
倘若不提前打点,得罪了官吏,被安排在了农忙时节去服役,那将导致田地荒废,威胁家庭生计。
除此之外,地方官吏常超额徵发,中唐后杂徭甚至成为常态,远超正役负担。
杜甫《石壕吏》中「吏呼一何怒,妇啼一何苦」的描写,其实就是自中唐以来,大唐百姓被徭役逼得百姓家破人亡的惨状。
刘继隆到来后,将所有徭役废除,改为徵募。
尽管工价不高,但却不影响百姓,而城里和狭乡的平民也因此有了其他收入。
「你们啊,好好珍惜当下吧。」
「耶耶我年轻时候,衙门每个月要徵发四五个月的劳役,哪来时间为自己开垦荒地啊。」
「如今汉王准许我们开垦荒地,还发良田给我们生活,放在曾经,那都是梦里才敢想的事情……」
长安城西十馀里外的某处官道旁,杵着锄头的五旬老农与儿孙交代着曾经的不容易。
在他面朝的田间,则是有四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人正埋头翻地。
少年人听到老农这番话,纷纷开口道:「不就是服役嘛,我等又不是没有服过。」
「耶耶您放心吧,等今年农忙结束,我们就去西边开荒去,争取每人开一亩荒地!」
「我不去开荒,我要是当工人,听说衙门募工,每日有十五枚钱呢!」
「十五枚钱?那能买什麽啊……」
「十五枚钱能买的东西不多,可我们又不是去干一天,干两个月不就好几百钱了?能买一石麦子了!」
「这麽多,那我也去!」
少年人们热热闹闹的聊着,手上的活计却没停下。
见他们说要去打工,老农也道:「你们以为那工这麽好干?」
「我听说农闲去的人多了,没点关系都寻不到活计,你们啊……还是老老实实开荒吧。」
老农的话,宛若一桶凉水,把几个少年人热忱的心给浇灭。
然而这才是现实,不管时代如何变迁,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人情,有人情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