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秒记住【笔趣阁小说网】biquge678.com,更新快,无弹窗!
太和九年,一月十日,利杀伐。
五万四千军队同时开拔向南。曹睿御驾位在最北,此路由大将军曹真所领的军队从北向南蔓延近二十里,前后相望。
这是曹睿今日能够亲眼见到的军队。
在曹睿目光所及之外,千里之外的江陵丶武昌,以及淮水入海处的海西丶中渎水口的丹徒,以及不知道具体向南打到了何处的桓范所部,各军各部将领士卒都在为战事枕戈待旦。
二十五万大军……
伐吴不是曹睿一人之事,而是全天下之事。近些年来,曹睿越来越能强烈的感觉到,身为帝王并非天神,也不能言出法随,而是大多数时间都在寻找整个天下的公约数,并且以战略级别的眼光将其进行引导。
创造趋势丶引导趋势丶利用趋势。
董昭的理论的确正确。身为皇帝,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尽可能多的获胜,不论是大胜或者小胜,一直赢下去才能积累越来越多的势,掌握军队丶操控政局,实现君主的弘愿或期望。
这并非简单的『赢学』两字可以描述的。
黄初年间,曹丕三次伐吴,并无太多明显于天下的战绩,说是徒劳无功也不为过。
而自曹睿即位以来,太和年间战事频仍。
攻皖城以安淮南,从寿春到六安丶合肥丶舒城一带尽成安稳之地,皖城凭藉地势自持,极大的减少了淮南的军事压力。
攻蜀国以取汉中,克祁山而成秦州,使陇右与关中结束了自汉灵帝时期的动荡与不安。
灭公孙以安辽东,巡幽并而使乌桓丶鲜卑丶匈奴归心,从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幽丶并丶冀三州的军事压力和边防上的耗费。
以上数次战事经济和人口上的收益自不必说,单从百姓的角度来论,北方军事压力的渐小与西丶南两处边境线的南移,使得吴蜀两国的进攻趋势渐缓丶烈度降低,这也帮助大魏进一步减少税收,从接近五成的综合税赋减少到了三成五。
而且朝廷上下对减税这件事情还抱有持续乐观的态度。按照这个趋势,之后减到三成丶或者二成五也是没有问题的。对皇帝至郡县官吏来说,都是一件出政绩的事情。
更别说伐吴战事一起,各郡县徵调物资转运,军队上下厉兵秣马,朝廷高官宵衣旰食,都期待着伐吴之战的胜利,以及即将到手的论功环节。不论功劳还是苦劳,总归都是有功可以分的。
公侯高官丶黎庶百姓,都能在伐吴成功之中获益。这便是曹睿自太和元年以来,为大魏丶为这天下积累的滚滚大势了。
绝非一时之功。
出兵之时,曹真曾以有水路可依为由,请曹睿乘龙舟南行,被曹睿明确表示拒绝了。曹睿给曹真回复的理由很简单,既是出征,就要有出征的道理。
朕又不是不能骑马,何必乘舟贪图安逸?
曹睿的位置位于大军最末。
长水校尉段默所部的一千骑兵殿后,步兵校尉卞兰所部在前开道,曹睿本人则在越骑校尉甄像所部的军中。而枢密副使刘晔丶尚书左仆射黄权,以及阁臣丶尚书丶枢密丶散骑们,同样都随在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