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秒记住【笔趣阁小说网】biquge678.com,更新快,无弹窗!
新年开春,京师魏府的书房窗棂上还凝着薄霜。
炭盆烧得旺,烘得满室松木烟气混着墨臭。
魏昶君穿的还是几年前母亲做的半旧靛蓝棉袍,袖口磨得发亮,正俯身在一张摊开的《两京十三省水利农桑总图》上,指尖划过山东蒙阴那片密密麻麻标注的炭坑铁坊记号,眉头拧成疙瘩。
“黄公辅。”
他头也不抬,声音带着炭火烘出来的沙哑。
“登莱的船坞要木料,蒙阴的炼铁炉要石炭,江南的织机要填肚子......这粮食的根子,不能总指望着湖广填过来的流民开荒,地就那么多,人啃地皮,地皮也要啃人。”
民部总长黄公辅枯瘦的身子佝偻在炭盆旁烤手。
“里长,去岁河南大旱,虽靠着运河调了些粮,终究是剜肉补疮,农事才是活命的根本。”
他搓了搓冻僵的手指,从怀里摸出本磨毛了边的簿册。
“这是去年各府呈报的田亩、收成、灾异汇总,还有,各地老农摸索出的土法子,零零碎碎记了些。”
魏昶君倒也不意外,小冰河时期,不会因为天下是大明的还是红袍军的而更改,该有天灾的就会来。
他伸手接过那册子,纸页粗糙,墨迹深浅不一,夹杂着炭条画的简图。
他翻了几页,目光停在一条潦草的记录上。
“分宜县老农言,稻种浸以雪水三日,出苗齐整,较常法耐寒?”
他抬起头,眼中那点被铁与火磨砺出的冷硬,透出一丝罕见的亮光。
“这路子对,农事也要格物,不能光靠老天爷赏脸,靠祖宗传下来的老黄历。”
他猛地站起身,炭火映着他骤然锐利的侧脸。
“光靠土法子不够,得有人,专门的人,像天工院琢磨铁轨火车战舰那样,去琢磨土里长的东西,琢磨怎么让稻子多结穗,麦子少生病,琢磨怎么在旱年头保住苗,涝年头抢出粮。”
黄公辅点头,深吸了一口气,往前凑。
“里长,若论格物农桑,识天时,察地力,通百工之巧,下官斗胆举荐一人。”
“谁?”
“宋应星。”
魏昶君捏着簿册的手指一紧,心头猛的一跳。
“宋应星?那个崇祯八年起,在分宜为官的宋应星?”
“正是。”
听到里长有所耳闻,黄公辅眼前一亮,声音提高了几分。
“此人虽出身举人,却最厌空谈,在分宜任上,便常微服下乡,与老农同食同作,详究耕织渔牧、百工技艺。”
“原本于大明任满,本欲赴汀州推官任,只是后来大明没了,老朽曾见其手稿数卷,名《天工开物》,所载农器、桑蚕、制糖、榨油、舟车,乃至火药、珠玉,无不精研细究,绘图立说,务求实用,实乃当世罕有之格物大才!”
魏昶君胸膛微微起伏,炭火在他深不见底的眸子里跳跃。
宋应星。
天工开物。
他脑子里像有根弦被狠狠拨动了一下。
这个时代,他差点忘记这班人,不是皓首穷经的老学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