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秒记住【笔趣阁小说网】biquge678.com,更新快,无弹窗!
6
(本小节为于大泽的个人传记)
八十年代在渝州农村清水乡出生的于大泽,有着乡下人独有的那种淳朴和憨厚,还有执着。那个时候全国恢复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不久,于大泽的父亲于村长对其满周岁的儿子进行测试——巨大的长条桌案上零乱摆满了钞票、笔墨、印章、书本等各种性质的物品,将于大泽置于其上,任其翻转打滚,挑三拣四。
他父亲按着水烟斗,紧紧盯着于大泽的一举一动,先看他拾起了一张皱了绿边儿的全国人民大团结“贰圆”票子,围观四邻一齐叫好:“好兆头!好兆头!财源滚滚!”可于大泽睁圆两只大眼睛,似乎发现了更有趣的东西,扔掉手里的财富,蹒跚爬向一本旧书,把书本高高举起,呀呀自语。众人一见,改口道:“弃财从文,好啊好!钱财是什么?那是粪土啊,书香门第,香火世家的眼里根本……”
众人闭了口,因为于大泽小手一扬,书本被甩出桌外,老村长低头往脚边一瞧,是《儒林外史》,捡起来拍干净了灰,听到各位议论纷纷,心头起疑,再看小儿,只见他拾起一根木棍,端在手里,摩挲不止。
“木棍?嗯?”老村长一脸难受,这玩意儿是个什么寓意,他可没有放这家伙上去啊……
87年的时候,于大泽12岁,恰赶上了义务教育的列车,可惜老来得子的村长身体欠佳,于数个月后驾鹤西去,留下一对孤儿寡母相依为命,村人念老村长生前为人乐善好施,雪中送炭的恩情,纷纷资助于大泽去上学。
于大泽连续参加了两届高考,缺了点火候,纷纷坠榜。然于大泽死心不改,一股犟劲儿,抱着书本儿闪进了山里的和尚庙,每天同和尚们敲晨钟则起,唤暮鸟而归。母亲见了,急白头发,把四邻叫到院里,拿锁封了大门,众人一脸惶恐:“大泽娘,你这是弄啥嘞?”
于大泽他娘扑通一声跪到院里,缓缓开口说:“今天把乡亲父老聚到这里,对不住大家,但娃儿的意愿你们都亲眼目睹,口耳相闻,今天我以已故老当家的名义央求大家,最后一次!再帮大泽那孩子筹点学费吧!”……
倦鸟归林,家禽入圈时分,于大泽跑下山腰,“支呀”一声推开木板门,母亲点起油灯,把一小叠皱巴巴的票子,用皮筋扎了,摔到桌上:“儿呐,不管怎样,这是最后一次了,是龙是凤,看你自己造化吧。不行咯,回来捏锄头吧!给你打柄新的!”
正是平地一声高楼起,挣脱金锁走游龙,咳咳,有点浮夸了,但村里算命瞎子是这么说的,于大泽幸不辱使命,如愿考上了本埠最好的大学——渝州大学,他是渝大97届校友,他是班里最“老”的一个,那时候的徐来都才刚上学前班。
因为于大泽的“老”,同学们都有些疏远他,在众人看来,他是个可以成天泡在图书馆里一动不动的人,同时又因为他的穷,他又受到了朋友们的很多帮助。
于大泽所在的寝室住了8个人,顾问来自最富有的家庭,他家是当时少有的万元户。顾问这个孩子讲究排场,为人大气,仗义疏财,他常给于大泽讲的是:“兄弟啊,你